大家想到“北京大学”的英文
邮政式拼音规定,广东以及广西、福建一部分地区的地名,一律按当地的方音拼写,有一部分地名已经有了拉丁字母的习惯拼法,这部分地名保留不变。例如,Foochow(福州)、Canton(广州)、Amoy(厦门)
北京、清华在威妥玛拼音里是Pei-ching,Ch'ing hua,但在邮政式拼音里,北京是Peking,清华是Tsinghua。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苏州大学等英文名为邮政式拼音:
北京大学英文:Peking University
清华大学:Tsinghua University
苏州大学:Soochow University
中山大学:Sun Yat-sen University
中山大学为粤语拼音(Sun Yat-Sen,孙逸仙),中山大学其实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号命名的,而孙逸仙的粤语拼音正好是Sun Yat-Sen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国内的师范大学是怎么样翻译的?下面是几所著名师范大学的校徽,大家注意看里面的英语翻译:
可以看到,师范大学 被翻译成了Normal university这是为什么呢?
我们知道 normal 的意思是:正常的,正规的,标准的,难道说其它大学就是 abnormal 不正常的?当然不是啦!
“师范大学”的英文被翻译成 Normal university,这就要从世界上第一所“师范大学”说起。
1794年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师范学校——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(简称 ENS)就在校名中使用了这个词。
其实 normal 并不是直接来源于英语,而是来源于法语 normale,在法语里,normale 是形容词形式,也有“模范”的意思,所以这里的 Ecole Normale,意思是“标准学校,模范学校”。
中文里说的“师范”源自于古语: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老师就是学生的标准和典范,这么说起来,是不是很贴合呢?
所以,normal university 便可翻译为:标准的学校、规范的学校、典范的学校。
其实最早把 normal school 译为“师范大学”是日本人,1872年,日本建立了第一所师范学校:东京高等师范学校(筑波大学的前身),就使用了normal一词,后来,这个词也作为舶来品,传入了中国。
1923年,美国著名学者杜威访华;北京师范大学请他改个英文名,在杜威的建议下,校方参考日本的做法,将学校译作 Peking Normal University(后改为 Beijing Normal Univeristy)
在此之后,中国的其他师范类大学,也都沿用了Normal University 这一译法。
不过,许多英语母语人士对于Normal University可能会有些懵。因为国外的“师范学院”,一般叫做:teachers’ college。如: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英文名称就是Teachers' College, Columbia University“。
最后和大家分享两所高校的英文翻译,千万别搞混了。
暨南大学 Jinan University
济南大学 University of Jinan
(素材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